插花构图基础六法和三大配置原则,收藏起来
为了达到插花作品的生动自然和保持重心平衡的目的,在插花的过程中需要对花材的布局有一定的要求,就得掌握插花构图基本方法和配置原则,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哈。

插花构图基础六法
1、高低错落
高低错落即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切忌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花材设计应有立体空间构成表现,即要求在立体空间用点、线、面等造型要素进行有层次的位置排列,上下、左右、前后层次分明而又趋向统一,力求避免主要花朵在同一水平线或同一垂直线上。
2、疏密有致
疏密有致是指每朵花、每张叶都具有观赏效果和构图效果,过密嫌繁杂,过疏显空荡。鲜花花材在安排中应有疏有密、自然变化。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在作品重心处要密,远离作品重心处要疏。作品中要留空白,有疏密对比,不要全都插满。
3、虚实结合
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花苞为虚,盛花为实;藤为虚,中心花为实,正面花为实,侧背花为虚;块状花为实,细碎花为虚;面状叶为实,线状叶为虚等。

4、仰俯呼应
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要围绕中心顾盼呼应,既反映作品整体性,又保持作品均衡感。无论是单体作品还是组合作品,都应该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和均衡感。
花材要围绕重心顾盼呼应,神志协调,既要反映作品的整体性,又能保持作品的均衡性。
花材围绕重心顾盼呼应,神志协调,就能形成一体。花材的仰俯呼应应能把观众视线引向重心,产生稳定感。
5、上轻下重
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以保持作品的重心平稳。如盛花在上,下面可插成丛花苞;深花在上,下面可插成丛浅花,以达到作品重心平衡。
花材本无轻重之分,只是因质地、形态和色彩的差异造成心理上的轻重感。
质地、外形相似的花材组合在一起,较易取得协调,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色彩的花材配合也可以取得绚丽多彩又协调统一的效果。
一般指形态小的、质地轻的、色彩淡的在上或外(距重心较远),反之要插在重心附近,使作品保持均衡、稳定,显得自然而有生命力。
6、上散下聚
上散下聚是指花材各部分的安插基部要像树干一样聚集,拧成一股劲,似为同根生,上部如树枝分散、发挥个性、适当散开、婀娜多姿,使作品既有多变丰实的个性又要有同一性。
古语有云“插花起把要紧”,指花材的基部聚拢在一起,上部自然分散,犹如丛生灌木,自然有序。

插花配置原则
1、韵律变化原则
就是利用不同花卉种类、色彩、花型、花朵大小、高低、开放程度的差异,以及枝曲横斜的变化来增加作品画面的韵律,同时要使这些变化符合客观规律和艺术构图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2、均衡配置原则
主要处理好轻与重的关系。
3、注意调和原则
不仅要求插花材料的大小、形态相协调,还要注意插花颜色与容器及环境用具的颜色相调和,与周围气氛相协调。
注意:
(1)、画面的韵律变化要自然,并与周围环境在色彩气氛的吻合。
(2)、有主有从,既要稳定,又要保持动态平衡。
(3)、对比与统一,花枝色彩的浓淡,数量的多寡,质地的厚薄,花朵的大小等,都应统筹安排。

热门文章
-
「插花教程」静谧时光
– 花材 – 丁香 / 10支 芍药 / 7支 珍珠梅 / 适量 橡皮树 / 3支 粉 […] -
月花插花教程:田园小清新风格的玫瑰插花
玫瑰花花语:爱情和真挚纯洁的爱 一转眼已是八月 八月有一个对情侣来说很重要的日子 七夕节 提到七夕就会想到玫瑰 […] -
插花教程丨插花类型和艺术插花 上林苑花艺培训
一.插花类型 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 […] -
中式插花学习——中国意境的美
就算欧式插花再怎么热烈,韩式花束多么浪漫,日式花道如何孤傲,作为一个中国的花艺爱好者,都对“中国风”抱有钟情, […] -
不会插花怎么办?第一次插花的新手请看这里
前几天去参加某公司的活动,签到进场的时候,看到每个位置上都有一束花,非常开心。还没高兴完,工作人员就拿着花泥过 […] -
花艺插花教程~向日葵的花语以及养护小知识
喜欢向日葵的人一定内心有一颗小太阳,热爱生活,追逐梦想,它的花苞会跟着太阳转动,花开会朝向阳光最多的一面,又称 […] -
抱抱桶插花教程
我首先让她们想好想做什么色系的,结果大妞想做蓝紫白色,二妞想做粉白色。 来到七星路的鲜花批发市场,买了 花泥, […] -
杜鹃花、桔梗和尤加利的插花教程
传说,古时蜀国有一个皇帝叫做杜宇,他负责而勤勉。为了提醒自己的子民不要沉迷玩乐误了农时,每到春播时节,就四处奔 […] -
快手居家插花教程,新手小白也能快速get!!!
插花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用心,多多练习,抓到精髓,新手也能插出漂亮的作品。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款简单的 […] -
「插花教学」一支腊梅“踏冬”来
淡黄色的腊梅绽于严冬,从园中轻采几支置入瓶中,赏供于书案之间,其芳香四溢于室内,涌出一阵幽然愉悦的温暖。静默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