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种植知识 >

山药高产栽培技术,这些相关的知识,你掌握了吗?

12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17 07:30:24    

种植山药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山药,而山药产量又是由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株数和单株块茎重两个因素构成的,所以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必须符合山药的丰产结构和生育进程的需要。

(1)种植前的准备

①栽培地的选择。种植山药最好选择土质疏松、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好、pH为5.5 ~7.0、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忌盐碱地,黏土地也可栽培,但须根多、根痕大,收获不便,特别是含有砂姜和胶泥层的地块,易发生扁头、发杈现象,商品性差,但黏土地山药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加工成各种山药制品。种植山药的地块,土质上下要一致。山药不宜连作,-.般应隔3年轮作一次。种植前最好进行冬耕冻垡,使土质疏松。因山药的主要吸收根呈水平伸长,分布于深30厘米的表层土壤中,所以早春应结合栽培管理667米施腐熟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施入土壤表层中。

②山药栽子的准备。山药的露地播种季节一般在4月10 ~20日,种植前应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栽子,用气生块茎繁殖的栽子色泽要鲜艳,顶芽饱满,块茎粗壮,瘤稀根少,无病虫害,未受冻。用山药嘴子作种,应选用顶芽饱满、无红斑、未受冻、未腐烂的嘴子,栽子大小以80~130克为宜。用山药段子播种的要求直径在3厘米以上,长度约15 ~20厘米,并进行催芽,使休眠芽萌动,种植667米山药需栽子的数量依品种而定。为防止栽子种性退化,山药栽子一般每3~4年更换一次。

③开沟。山药根状块茎入土较深,整好地挖好疏松深沟是种植山药的基础。纯作时一-般按1米行距开沟,沟宽20~25厘米,深90~150厘米,具体开沟深度依品种而定。间作套种其他作物时山药的开沟行距,按间套作物的畦宽和山药支架的高矮而定。

a.人工开沟。传统的种植法,山药沟是在冬前或早春人工挖成,生熟土分别放置,经冬季雨雪冻垡风化,早春随解冻随填土,先填生土再填熟土,不打乱土层,剔除石块硬物,破碎硬土块,当填到90%时可浇水洇沟沉实,灌足底墒,然后填平顺沟做成15厘米高的小高畦,以备栽植。

b.机械开沟。自走式多功能山药开沟机是为山药栽培研制的专门机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优良、工作效率高等特点。一次能完成开沟-松土-碎土-培垄等多道工序,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不打乱土层,使沟内土壤疏松、细碎,适合山药生长。开沟前把地整平耙细,按行距1米放线,然后按每667米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20千克,将三种肥料混合均匀,顺线撒施作基肥,随即用开沟机开沟(作业速度每分钟2~3米,平均每小时开沟120~ 150 米)。根据所栽品种自由调节沟的深度,开沟机的最大开沟深度为1.3米左右,种植前将开沟形成的高垄搂成高出地面15厘米的垄,顺垄用脚踩实,先踩两边,后踩顶部。达到上实下虚,然后做成10厘米高的垄待播。也可采取洇沟的方法以防塌沟减产。

(2)种植技术

①种植时期。北方各地–年只种植一茬,春种秋收。山药栽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C,春季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C以上时开始种植山药。山东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种植。

②开种植沟。栽植时,在垄顶中间开10厘米深的浅沟,沟底与地面一致,且对着挖好的山药沟,此播种沟的深度就是山药播种的深度。

③施药土(剂)。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金针虫、线虫等)多的地块,以施毒土或毒饵防治为主,方法是将根线克每667米用4千克、克线丹每667米用3~4.5千克拌细土30千克,或用90%敌百虫晶体30倍拌湿炒香豆饼糁均匀撒于播种沟内,将土、药混合好,能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线虫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同时可在播种沟内用喷雾器喷消菌灵1 000倍液,或菌立克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杀灭沟内的土传病菌。

④浇水。栽子下地时墒情适宜的可不浇播种水,在墒情不足的应顺沟浇小水,以保证发芽所需的水分,满足栽子初期生长水分的需要。

⑤药剂浸种。摆种前应将栽子进行药剂浸种,以防病菌侵染。

可用50%粉锈宁1 000倍液与50%多菌灵400倍液混合浸种5分钟,捞出晾干,等待播种。经过浸种后,不仅种块不受病菌侵染,而且使发芽幼苗免受病原菌侵害。

⑥确定适宜的摆种密度。在确定种植密度时应充分考虑山药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条件。山药的种植密度由行株距确定,其行距在开沟时已确定,一般为1米左右,密度的大小只由株距确定,株距是指两栽子.上端间的距离,即芽距。米山药株距14~15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4500~4700株;菜山药株距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2300~2 700株。肥沃地块宜稀,瘠薄地块宜密;栽植时栽子按大小分级,大栽子宜稀植,小栽子宜密植。

⑦摆种与覆土。摆种时将栽子按要求的株距顺向摆放在沟中央,使栽子与地面高度一致,使有芽的一端朝同一方向,以确保苗距均匀。栽后覆土10厘米成垄。同时覆地膜保墒提温。

(3)田间管理技术

①发芽期管理措施。栽子播种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栽子顶端隐芽萌动,在地温10~15°C时,约5~7天,便可见幼芽突起,山药段子幼芽形成慢,约需15~17天。幼芽出苗前由于受土壤阻力,生长缓慢。出苗后的幼苗生长则明显加快。其中出苗1~3天时,主茎每天伸长2~4厘米,6~10天每天伸长6~8厘米,10天后每天可伸长10厘米左右。由于山药幼苗含水量大,即使没有支架的支撑,幼苗也可向上生长50厘米左右。山药出苗15天左右时,其主蔓高达1~1.2米,基部叶片开始生长扩展,表明山药的发芽期结束。此期管理要点是:保墒提温,促进山药整齐出苗,不盖地膜的在畦面施土杂肥耧化松土培土。

②施肥培土。播种后直到发棵应随畦面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土杂肥5000千克、腐熟饼肥5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将肥土掺匀翻入畦内,然后覆土在山药垄的两边,形成–大土垄。使山药田形成明显的垄、沟,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使山药根系发育良好,便于灌溉和排水防涝。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分2~3次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山药苗期一般不追肥,6月中旬山药茎蔓长满架时,每667米3施尿素10千克和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左右,以促进茎叶旺盛生长。七月下旬根据山药长势长相,每667米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千克左右,以利养根保叶,同时可喷施块茎膨大灵,每667米用量20毫升对水25千克均匀喷雾,隔10天再喷洒一次,据试验可增产10%~20%。

山药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进行根外追肥2 ~3次,可用0.3%尿素溶液、0.4%硫酸钾溶液、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及光合微肥、植物动力2003、天达一2116、绿风95等进行叶面喷施,对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③支架。山药出苗后茎蔓生长很快,10 天时间长度可达1米左右,茎蔓细长脆嫩,遇风易折断,因此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搭架。支架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式:

a.“人”字形架。即春季苗高25厘米时,选长约1.8~2.3米的竹竿,交叉搭成人字形,然后拧紧连成一-体。高架比低架受光面积大,光照通风条件好,产量高,但架过高易倒折,因此高架要用质量好的架材。

b.立柱“栅栏”架。即用水泥立柱作架材,每25米栽一根,立柱底端铺设垫脚石,立柱埋入土中约40厘米,然后顺垄成排埋设,立柱间用8号铁丝连在一起,两端立柱埋设地锚,每行间的立柱用铁丝横向连接,以增加立柱间的牢固性。每株山药旁插一根竹竿捆于8号铁丝上。用这种方法搭成的山药架抗风透光,不易倒架。

④灌溉与排水。灌溉是山药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无论所在地区雨量分布如何,都必须有灌溉排水设施,旱能浇,涝能排,能及时满足山药对水分的需求。生产上常用的灌溉方法有:

a.沟灌。目前仍以传统的沟灌技术为主。沟灌要求土地平整,或有一-定的坡度,当晴天中午有茎叶萎蔫现象时应适时灌水。

b.滴灌。滴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先进灌溉技术,是以水滴或细小水流缓慢地施于山药根层的灌水方法,该灌溉方式既节约用水,又能连续不断地对山药根系供水。当夏季遇有突降暴雨时,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免形成涝灾,影响山药产量。

⑤中耕除草。中耕不仅可以保墒,还可提高地温和防止杂草滋生,促进山药出苗。生长前期每次浇水或雨后都应中耕。中耕时距离山药近的地方要浅,离山药远的地方可深。植株近处的草要用手拔掉,以免损伤根系。也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方法是播后苗前,每667米用72%都尔乳油15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于土表,杀灭单子叶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的草籽;在苗期单子叶杂草2~3叶时,每667米用25%盖草能乳油40~50毫升对水30千克喷于杂草茎叶上,有很好的除草效果;也可用旱田除草剂禾耐斯每667米用45~6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能除掉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所有杂草。

另外,当山药中上部的茎蔓叶腋间生长出气生块茎(山药豆子)时,除留下作种用的山药豆子外,其余山药豆应全部摘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块茎膨大。

(4)收获

收获时从沟的一端开始,先挖出60厘米见方的坑,然后用山药铲沿着山药在地面下10厘米处的两边的侧根,把根侧泥土铲出,一直铲到山药沟底见到块茎尖端。最后,用铲轻试尖端已有松动时,一手提住山药的上端,一手沿块茎向上铲断其后的侧根,直到铲断山药贴地层的根系。这样就可把一个完整的山药提取出来。应轻拿轻放,去掉泥土装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