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卉知识 >

花果管理要点,做好这几步会大大提高果实的品质

13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09 08:00:44    

果树的花果管理,是指对果树的花和果实所采取的生长调控、栽培管理及采后处理。花果管理对于提高鲜果产量、品质、商品性和货架期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果树栽培中的重要技术措施。果园的产量由坐果数和单果重构成,而果实的品质则决定于其外观,也决定于其内在质量,果实优良品质的形成,除了品种的因素之外,花果管理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下面是果树花果管理的五个措施,大大减少了坏果的几率,提高了果实的产量。

1.保花、保果

坐果率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子,提高坐果率,尤其是在开花量较少的年份提高坐果率,对保证果树丰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多数果树自然坐果率在15%以下,造成果树落花落果的原因有树体因素(如树体贮藏养分与供应、花芽质量、花粉质量、花器发育和树体长势等)和环境因素(如栽培管理、水分供应、施肥、自然授粉时气温和空气湿度等)。提高坐果率的措施包括改善果树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树体养分的合理分配、保证授粉质量与人工辅助授粉、改善果树生长的环境条件等方面。

树体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花芽质量和花器官发育,是提高坐果率的基础。合理地调整树体的营养分配,使更多的养分用于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也是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措施。在授粉量不足或花期不能很好相遇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蜜蜂辅助传粉,对提高授粉质量有明显的效果。花期是果树对气候条件最敏感的时期,如遇恶劣天气往往造成大量落花落果而大幅度减产。果园四周种植防护林以改善小气候,早春灌水以推迟开花而避过晚霜危害,花期遇大雨时适当遮挡和及时排除渍水,等等,都是避免或减轻不良环境条件降低坐果率的有效措施。

2.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指人为地去掉过多的花或幼小果实,使树体保持合理果实负载量的一种栽培管理措施。疏花疏果的主要作用有:克服大小年,保证果园的稳产丰产;提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保证树体的健壮生长和可持续丰产。理论上,疏花疏果进行得越早,节约的养分就越多,对树体和果实生长就越有利。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品种特性、开花量、物候期和目标产量确定留果数,以保证足够的坐果量。开花量大的年份应及时进行疏花,然后根据不同时期的坐果状况分2~3次(每次相隔7~14天)疏果,最终实现保留合理的树体果实负载量。

自然坐果率高的树种或品种宜早些疏花疏果,自然坐果率低的果树一般不疏花,只在较后时期进行一次性疏果。经常发生灾害性气候的地区或不良气候的年份疏果应推迟,以确保有足够的果实数量。疏果或留果虽然有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措施,但总的要求是留大果去小果,留好果去劣果,淘汰畸形果和残次果,对于有虫咬、病斑、损伤的果实也应及时摘除。此外,应在健壮枝和长果枝上适当多留果,并多留结果后易下垂的果。

3.提高果实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

(1)促进果实着色的技术。果实着色程度及着色的均匀度是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受品种、光照、温度、树体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改善树体冠层的光照条件是改进果实着色状况的首要因素,在定果后至果实成熟前,可通过适当疏枝或摘除果实周围的遮蔽叶片,使果实有充足的光照以促进着色。

(2)果实套袋。果实套袋可减轻果实所受到的病虫害和日灼损伤,并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表面洁净度和减少农药残留。但长期套袋,会降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口味变淡,而且果实较不耐贮藏。因此,在果实采收前的一定时期,应先将套袋底部撕开,几天后再将整个套袋除去。对于非红色果皮或艳色果皮者,也可到采收时才除去套袋。

4.果实采收

果实采收是果园生产的最后工作,又是果品贮藏保鲜的开始,如果管理不善,会降低果实收获量和果实品质,影响果实的贮藏性能。采收期的早或晚对果实的产量、品质和耐贮性都有很大的影响。过早采收往往果小、色差、味淡,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皱皮萎缩。采收过晚则树体养分损失较大,果实硬度下降,贮藏性能降低。果实的适时采收,必须以果实成熟度为依据。果实成熟度可分为可采成熟度、食用成熟度和生理成熟度。

可采成熟度是指果实的体积和重量已达到可采收的标准,但果实尚未完全成熟、硬度较大、风味未充分表现,不宜即时鲜食,适合于远途运输和加工成凉果、蜜饯等的果实,如香蕉、青梅、猕猴桃等。食用成熟度指果实食用部分已充分成熟并表现出特有的色、香、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已达到最高含量;此时果实可以即采即食和供应当地市场销售,或加工制成果汁、果酒等,但不宜进行长途运输。生理成熟度是指全果包括种子均已充分成熟,此时果肉可能过于软化或其中有机物已开始降解,风味也有所改变,食用品质降低。

但以种子为收获物或食用者应在此时期收获。果实采收时期应以成熟度来确定。生产实践上常根据果实的着色、果实生长发育天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或主要内含物含量来判断果实的成熟度。一般不耐贮运的鲜食果实应适当提早采收,供应当地市场的鲜食果实可在接近或完全达到食用成熟度时采收,以种子为食用对象者则应在生理成熟或接近生理成熟时采收,对于需经后熟才能食用的果实如柿子、香蕉、猕猴桃等,主要根据果实发育期、果实大小等指标确定采收期。

5.采后处理

许多果实采收后,其表面常沾有一些尘土或残留有农药、病斑和昆虫残体等,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而且,果园中的果实也难免出现一些小果、畸形果、过度成熟的果实和受损伤的果实,这些都会降低果实的商品性和增加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因此,果实采摘后首先应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分级,需长途运输的还要进行包膜、涂蜡和保鲜包装,并适当冷藏。

(1)分级。果实在包装前要根据国家、地方或行业规定的销售分级标准或市场要求进行挑选和分级。同一品种的果实在分级后,属同一等级的果实再按大小划分不同的批次。同一品种的相同等级和相同批次的果实用统一包装容器包装,并采用统一的标志,以利于销售中按质论价。筛选出来的不符合等级标准的果实,或作为加工原料,或降价处理,以减少浪费。

(2)果实涂蜡。对于表面较光滑的果实,在包装前于果实表面涂蜡,可以增加果实光泽度,减少贮藏运输过程中果实的水分损失,防止有害微生物或病害的入侵。果实用蜡主要以天然或合成的蜡质(树脂)类物质为主,可适当加入一些杀菌剂、保鲜剂或调节剂等物质,但不能有异味。涂蜡的方式主要有沾蜡、刷蜡、喷蜡等,要求蜡层厚薄均匀,但不能太厚,以免影响果实正常的呼吸。

(3)包装。包装可减少果实在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因机械摩擦、挤压和碰撞等所造成的果实伤害,也便于果实的搬运和堆放。包装容器应有一定的强度,其材质、形状要便于搬运和堆放,并适应现代运输方式。包装的大小应根据果实种类、运输距离、销售方式来确定,易破损的果实应用小包装,较大的果实和有一定硬度的果实可用较大的包装。